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1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266篇
电工技术   70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422篇
化学工业   287篇
金属工艺   40篇
机械仪表   59篇
建筑科学   1756篇
矿业工程   44篇
能源动力   52篇
轻工业   917篇
水利工程   160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0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72篇
冶金工业   672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031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603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1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迄今为止,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仍然是个未受到足够重视的薄弱环节。在社会格局剧变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隔离区域生态与文化特征的规划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民对生活质量及其可持续性的更高追求。实现生态与文化视角的融合既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以福建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实施研究区生态与文化区划的基础上,以空间统计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验证了研究区生态与文化类型区的空间关联性,并据此构建了乡土景观分类及区划方法体系。对乡土景观区划成果在区域风景道规划及旅游资源空间管制等领域的应用途径做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可视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有关乡土景观资源整合保护的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2.
相对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由于所含要素更加丰富,并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往往具有整体性功能和多样化利用价值。以世界文化遗产——河坑村土楼群为例,通过对村落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及生态山水环境等方面的梳理分析,重点剖析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景观与稻田景观类型。最后在整体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河坑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冯潇  陈思淇 《风景园林》2019,26(11):31-37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共识。以明长城大同段为研究案例,综合现有文化遗产分类方法进行遗产要素分类与识别,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不同遗产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资源评价与分析,并总结多级别遗产点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基于"核心保护与多级别缓冲"保护格局,结合实际问题和相关法规文件从宏观层面提出横向层级式、纵向组团式的空间格局,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遗产区域组合,制定实操性较强的保护策略。借此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格局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经验,以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4.
杜爽  韩锋  马蕊 《风景园林》2019,26(12):85-90
自然圣境(sacred natural sites,简称SNS)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典型的文化景观。它们作为人与自然互动的历史记录,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是其赖以存在的根基。从单纯的自然保护到融合文化价值的整体性保护,反观国外SNS保护工作的方向性转变,有助于在全球发展主义时代背景下从"术"的层面重新审视中国SNS保护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世界遗产角度,在阐述SNS概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不同国际组织机构参与下的SNS保护实践进展;总结目前在其保护中涉及的景观方法和生物文化多样性方法等主流保护方法;最后指出在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充分开展本土SNS基础调研,完善相关规划并确立保护条例,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SNS中的人际间及人与其他物种的公平关系是中国SNS保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The concepts and particularities of fire protection planning for monuments of cultural heritage that are surrounded by national parks and other public wildlands are outlin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general wildland fire problem of Greece. Typical examples of cultural monuments that were threatened by wildland fires in Greece are reported. A conceptual flowchart that combines optimal fire protection objectives with the protected values and functions of the national parks and cultural monuments is analyzed. A case-study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nic forest fire protection support system in the forest around the Ancient Olympia site in Greece, as an example of the potential deployment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wildland fire protection. The aim of the system is twofold. First, the system supports remote monitoring of an extensive hydraulic network of pipelines, pumps and water-storage tanks buil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ite. Second, the system provides means for remote operation of numerous revolving water-jets installed on top of heavy-duty tree-high metal towers, spread at key-locations inside the surrounding forest. All system telemetry data and command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through a single underground wire link requiring no external electric power at sensor/actuator locations inside the forest. Special user interfaces allow immediate system deployment either from a central graphics-based console screen or from purpose-build remote consoles installed at selected locations in the forest, thus achieving a high degree of readiness.  相似文献   
46.
施梁  郭燏烽  刘捷 《规划师》2006,22(10):20-21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住区中出现了"贵族化"的现象,它是宏观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禀赋及被改造地区的固有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对传统住区尚无更好的保护方法的情况下,让传统住区"贵族化"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不过应公平对待原住居民,保障他们的应得利益.  相似文献   
47.
历史文物古迹规划保护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珺 《山西建筑》2004,30(16):12-13
以实际工作经验为线索 ,对历史文物古迹现状反思 ,从保护资金着手 ,探讨了当代城市建设中历史文物古迹的规划保护工作的认识 ,重新定位规划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48.
张良皋 《新建筑》2007,(3):52-58
叶廷芳先生肯定中国人创造的文明先进、文化灿烂,但从明代中期开始衰落。他以为原因在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心态。他从对历史之误读,而采纳了自“五四”以来的流行说法,把中国之衰落归咎于中国文化本身,忽视了清朝入关之承袭绝对皇权专制而实施300年民族压迫,置中国命运于万劫不复之地。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中国建筑在明代已露头的文艺复兴也被中断。叶先生正文从七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反思并提出本于良好愿望的建议,由于立论基点之欠正确,几乎全盘不得要领。笔者主张:中国建筑传统必须继承,保护遗产必须具有继承传统的积极目标,更须放眼世界,通过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补课,达到整合东西方建筑文化成为世界体系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9.
程霏  肖东 《华中建筑》2005,23(B07):76-79
一些分布于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革命纪念建筑物的保护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其历史文化场景进行积极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该文以甘肃省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为例,对该问题加以初步探讨,指出革命纪念建筑物的保护应以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现实为基础,适当修缮文物本体,重点整治文物环境,全力营造文物特定的历史文化场景。  相似文献   
50.
杨大禹 《新建筑》2006,(4):9-14
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传统村落、生态建筑,是一个地方社会基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这些生态村落、建筑既是社会结构中有生命活力的细胞,又是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中介。如何保持和发扬传统生态村落的本土建筑文化特征,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粹,在不断提高当地民众居住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持续发展。结合香格里拉霞给村规划设计,简要分析地域性、民族性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生态村的保护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